我國北斗三號全球定位系統正式啟動建設
我國北斗三號全球定位系統正式啟動建設,計劃今年底將發射四顆全球組網衛星。
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經有四大衛星導航系統,除了我國的“北斗”全球導航系統外,還包括美國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以及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記者在首屆衛星應用國際博覽會上了解到,我國北斗三號全球定位系統正式啟動建設,計劃今年底將發射四顆全球組網衛星。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并具有獨特的短報文通信功能。截至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一號和二號系統已經順利完成組網。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冉承其介紹:“我們正在建設的北斗三號系統,它除了全球覆蓋以外,在性能上、系統的可靠性上,還會有大的提高。從定位精度來講,會在現有系統性能(基礎上)提高一到兩倍。”
另外,全球首個支持新一代北斗三號信號體制的高精度導航定位芯片也在9月16日正式發布。
這是一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基帶和射頻一體化芯片,體積小,低功耗,高效能;在沒有地基增強的情況下,可以實現亞米級的定位精度,并實現芯片級安全加密,這也是全球第一款可以兼容北斗三號信號體制和其他衛星導航信號體制的一體化芯片。可以廣泛應用在車輛管理、汽車導航、可穿戴設備、航海導航、精準農業、智慧物流、無人駕駛、工程勘察等領域。
按照規劃,中國北斗正在按從國內覆蓋、到亞太區域覆蓋、再到全球覆蓋“三步走”的規劃穩步推進。預計到2018年底前后面向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服務,到2020年將實現35顆北斗衛星全球組網,具備服務全球的能力。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冉承其說:“計劃是在2020年全部建成,我們所有的核心技術,包括產品我們都已經開始研制生產,具備條件。大概下個月就開始組網的第一組衛星的發射。”

據了解,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逐步建設,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技術已經和地理信息、物聯網、大數據、移動通信等多種技術融合集成,提供了更豐富的綜合性服務,被看作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說:“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2016年的產值已突破200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22.06%,其中北斗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經超過了70%。”
未來,我國的北斗全球導航系統將達到35顆衛星。為什么需要這么多的衛星來為我們提供導航服務?這個人造的北斗星座在天空中又是怎樣運行的?

目前已經在軌運行的北斗導航系統的衛星分別分布在中圓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同步傾斜地球軌道這三種不同軌道上。中圓軌道上的衛星可以游走全球,是GPS等衛星導航系統使用的軌道。地球靜止軌道一般是通信衛星使用的軌道,因此,運行在這個軌道上的北斗衛星還可以發揮通信功能。
此外,北斗還在同一軌道上布置了多顆衛星運行,以此來保證對服務區的覆蓋和定位精度的穩定。編織了這樣一張衛星運行的大網,能夠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和導航服務。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覆蓋了亞太地區,目前正處在全球組網階段,到2020年將實現全球組網,中國北斗正逐步走向世界。
衛星導航、通信、遙感是航天技術運用的三個主要領域。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國民經濟建設當中,總需要不斷地問“在哪里”、“什么時間”兩個問題,人類90%以上的信息都與時間、空間相關。衛星導航技術的作用就是給人類提供時間坐標和空間坐標。

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說:“在信息社會的時候,這個人類的信息一定要帶有空間坐標、時間坐標,作為一個獨立國家,作為世界一個大國,我們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掌握自主可控的權利。正是這個原因,所以我們國家發展了自己的北斗系統,來保證我們自己國家的信息安全。”
孫家棟院士認為,我國在導航系統領域,鼓勵各國多系統共用,但在一些關鍵領域要堅持自主可控,這是未來導航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
更多相關
南方測繪RTK創享V2:高精度測量的革新力量
南方測繪作為中國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領軍企業,其推出的RTK創享V2接收機代表了國產高精度GNSS設備的先進水平。這款設備集成了多項技術創新,為工程測量、地形測...
華測導航如是RS10三維激光掃描儀技術解析
華測導航如是RS10三維激光掃描儀,定位于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的三維數據采集,適用于測繪工程、數字孿生、智慧城市、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相較于傳統測繪設備,R...
有國家派人測繪我國軍事基地 案件觸目驚心
絕不能低估敵對勢力的威脅 不久前中國迎來了首個“國家安全教育日”。對于“國家安全”的概念很多人并不清晰,“國家安全”應該涵蓋哪些方面和領域,相關討論一直存在。提到“國家安全”,就不得不提到“...
軟硬件結合,讓測繪更高效——思拓力RTK與工地通路測APP的全新搭配
隨著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的測量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工程測量的需要,要求更高、更精確、更快捷的測量方法成為行業的迫切需求。測量行業的進步不僅僅是硬件上的更新換代,同時應用軟件上的開發和發展更好地實現測量...
GPS不再是唯一選擇,北斗三號衛星體系即將建設完成
古有司南,今有北斗。 衛星導航定位市場長期被GPS等國外企業壟斷的情況下,國產自主研發的北斗三代導航衛星將迎來“全球時代”的關鍵時刻。 而說到北斗導航系統的國產化替代之路,少不了孫家棟的貢獻。...
科力達KTS-551R10全站儀的特點及優勢
科力達KTS-551R10全站儀作為國產1秒全站儀的代表之一,憑借其高精度、智能化設計和性價比優勢,在工程測量、地形測繪、建筑施工等領域廣受認可。以下從核心技術、功能特點、應用場景及市場競爭力等方面詳...
徠卡LS15電子水準儀助力大壩安全監測
水庫大壩安全監測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正確的評估大壩的健康狀況,對于水壩能否正常運營至關重要。大壩運行的安全與否關乎國家與百姓利益和安全,大壩出現安全隱患將造成人民財產的巨大損失,為確保大壩能夠更好...
用生命書寫測繪傳奇
54歲的解放軍某部高級工程師張民又出發了,這次的目的地是羅布泊。在這名老兵眼里,號稱“死亡之海”的羅布泊只是他野外作業的一個陣地。 野外作業,是地圖測繪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主要作業工具是全站儀、畫...











環球測繪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