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超高精度全站儀在長距離跨海高程傳遞中的應用
跨海大橋越建越長,跨過大海,傳遞高程,建立與陸地統一的高程基準讓我們頭都大了!距離太遠,已經突破了規范要求和常規方法的極限。徠卡超高精度全站儀借助第三方半自動化軟件,專項設計觀測方案,0.5″超高測角精度,讓你和大海的聯系更“精”密,長距離寬海域高程傳遞不再是測量人的夢魘。
項目背景
海南海口某跨海大橋項目,從陸地傳遞高程到人工島(S1-S2),跨海距離5.3km。跨海水準測量方法采用兩臺徠卡超高精度全站儀同時對向觀測法,輔助武漢大學研發的精密三角高程測量系統,觀測成果可以達到二等精密跨河水準測量所要求的精度。
作業步驟
(1)兩岸進行短邊觀測燈箱D及徠卡小棱鏡S,嚴格按照“精密三角高程測量系統”的測回數和觀測順序進行正倒鏡觀測,對軟件提示的不符合要求的測回數進行重測。垂直角觀測完成后根據軟件提示完成對近邊燈箱的免棱鏡觀測斜距和小棱鏡觀測斜距。
(2)兩岸同時開始遠邊燈箱D的觀測,觀測時通過“精密三角高程測量系統”驅動全站儀自動正倒鏡粗瞄準,人工微動精確照準,自動觀測記錄觀測數據并檢測數據是否合格,并根據軟件提示進行補測。一測回過程中嚴格控制觀測速率,保持觀測同步進行。
(3)通過“精密三角高程測量系統”平差程序同時加入同組近邊和遠邊觀測數據獲得兩岸水準點(S1-S2)的高差結果。
跨海高程傳遞布置示意圖↑
觀測現場圖↑
測量成果
跨海高程傳遞共觀測了36個有效測段,其中往測18個測段,返測18個測段。每測段高差互差最大為7.76cm,滿足項目專項設計外業執行指標7.8cm要求。往返測不符值為+5.1mm,(跨海距離為5.3公里,二等水準往返測不符值限差為9.2mm),由此可見采用徠卡超高精度全站儀對向觀測方法實施長距離跨海高程傳遞滿足相應規范要求,可以達到二等水準精度的跨海高程傳遞要求。
項目總結
徠卡超高精度全站儀測角精度(0.5″)滿足長距離跨海高程傳遞的儀器觀測精度的基本要求,測角的穩定性讓我們對數據的獲得有特別的自信。開放的Geocom實現第三方電腦軟件驅動全站儀自動正倒鏡粗瞄準,大大節約全人工肉眼找目標的時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觀測人員眼睛的疲勞度。觀測操作簡便,簡單的照準培訓均可觀測。完成1個測回所需時間只需要8分鐘,比原來采用T3經緯儀觀測(20分鐘)提高了2.5倍的工作效率。觀測效率的提高也大大的增加了在有效觀測時段獲取數據的能力,避免了現場測量人員等待有利觀測日的無效焦急等待,大大縮短了每處跨海高程傳遞完成的時間。
采用徠卡超高精度全站儀已成功應用于多個高速鐵路高程控制測量及我國東南沿海島礁精密高程傳遞項目,成果精度及質量得到確認,該方法代替二等水準已寫入《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601-2009。同時,經過多個項目的多處T3經緯儀傾角法、GPS跨河水準方法結果進行了比測,對比表明測量結果高度一致。
更多相關
徠卡RTC360三維激光掃描儀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地籍圖測繪是不動產調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常規的地籍測量由于工作繁瑣,需要招聘大量的技術人員,采用手持測距儀、全站儀、RTK等作業方式進行。普遍存在時間緊重、任務重、人員不足、數據獲取困難的問題。 ...
身負兩大“絕活”的中國北斗能超越美國GPS嗎?
10月9日,《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中國將于11月發射定位精度更高的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到今年年底將增至4顆。 2018年前后,中國將完成18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發射,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
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標準發布
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1090項國家標準,其中包括3項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系列標準,即《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基本產品規范》《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服務規范》《衛星導航定位基...
CHINTERGEO 2020青島會“新成果”大閱兵,科力達五大看點!
9月25日,以“攜手并進,逆流而上”為主題的CHINTERGEO2020中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展覽會在山東青島召開,科力達攜最新發布的智能全站儀系列、RTK超越版系列、幻影H700無人機航測系...
冬奧有我,測繪先行
隨著北京2022冬奧會的日益臨近,奧運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已由規劃階段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在各大工地,測繪人的身影活躍在一線,他們在為場館及設施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前期保障服務。技術人員正在使用徠卡全站...
徠卡全站儀助力2.35萬噸橋梁轉體
橋梁轉體施工是上世紀40年代以后發展起來的一種架橋工藝,它是在河流的兩岸或適當的位置,利用地形特點使用簡便的支架先將半橋預制完成,之后以橋梁結構本身為轉動體,使用一些機具設備,分別將兩個半橋轉體到...
“十三五”規劃 提出推進信息資源以“一張圖”建設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要求建成與有效應對公共安全風險挑戰相匹配、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相適應、覆蓋應急管理全過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規劃中有諸...
2018年我國對地觀測遙感衛星迎來密集發射期
衛星遙感技術在生態文明、“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科學防災減災等領域應用廣泛,為國家發展提供了戰略支撐。但是,我國衛星遙感數據分散在各個部門,需要打破信息互聯互通的壁壘,實現多星多源多種遙感...